时间: 2023-12-05 13:07:11 | 作者: 工作服定制
近日,在延安市延川县关庄镇杨家坪村钱皇丝绸陕西延川县手工丝绵基地,几名工人一起配合将棉兜均匀拉开,经过拉丝、铺丝、层层叠加、缝线包装、订花等工序,一床手工蚕丝被制作完成。
杨家坪村惠瑞拿起一块刚刚缝好的蚕丝被介绍说:“蚕丝被卖的贵还在于从一条条的蚕到一条可以盖的桑蚕丝被子,共需要完成37道工序,包括烘干、选茧、煮茧、剥茧、晾晒、脱水/油脂、高温消毒等。制作手续繁杂,再加上手工缝制,费时费力。像这样品质的蚕丝被,我们这里四个人,一天也只能够缝制两床。”
“一床特级蚕丝被大约1至3公斤,售价为1000元至2800元不等。”惠瑞说,桑蚕丝被誉为“纤维皇后”,随着时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蓬松轻柔的手工蚕丝被“走入”寻常百姓家。
据介绍,杨家坪村全村共有332户822人,非流动人口有58户123人,平均岁数62岁。近年来,通过精准扶贫工作,村民收入得到很大改善,但随着在村人口的不断老龄化,导致村民的收入受到特别大的影响,所以如何摸索出一条适合高龄人口从事的产业来保障脱贫成果,这成了惠瑞的一件心事。
通过走访座谈,多方合计,村民一致认为种桑养蚕产业适合老年人。“桑树易活而且病害少,桑蚕养殖周期短而且技术成熟,见效快,而且我们村以前就有养蚕的历史,技术上不有一定的问题。”惠瑞说。
惠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杨家坪村目前主要产业为玉米,生产周期长,收益低,每亩年净利润不足500块钱,而同面积的桑树根据子长县种植经验,一年可养殖3-4张蚕籽,每张纯收益约1500元,按每户2人计算,一年共计可养殖9-12张蚕籽,年收益月13500-18000元,实际养殖时间仅需4个月,且与农忙时间不交叉,不影响其他产业发展。
2018年5月份,杨家坪村经过当地考验查证后引进了浙江钱皇网络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专门干蚕丝被、蚕丝床垫、蚕丝枕、蚕丝棉袄等蚕丝类家居用品艺术设计和生产制造的企业,旗下共有9个品牌,其中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郝太太”蚕丝被,全国共有门店约4000家。
“钱皇公司每年需要采购蚕茧价值约2亿人民币,但因南方土地成本的增加,相比租赁种桑养蚕效益低廉,桑树种植培养面积严重萎缩,该公司有意愿寻找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这也是我们合作的基础,他们有技术有市场,我们有产业有土地有资源有人力。”惠瑞说。
双方合作以来,钱皇公司出资修葺了杨家坪旧学校窑洞6孔作为生产基地,并委派2名技术人员到村传授剥茧技术,并承诺以保护价收购蚕茧,同时还资助杨家坪村种植桑树40亩作为试点,计划通过小面积种植推广,带动村民发展种桑养蚕产业。
2020年8月,为了更好地发展养蚕事业,杨家坪村选派4名村民在钱皇公司学习拉绵技术,今年63岁的延川县关庄镇杨家坪村贫困户艾桂兰正是其中的一员。她和记者说,自从村上准备发展蚕桑产业后,她就一直关注着,她觉得这件事情很靠谱,于是就和老板商量,在蚕丝被厂打工做蚕丝被,所以到杭州学习新技术,她是十分乐意的。
艾桂兰边缝蚕丝被边和记者拉话说:“在这里,我们一天工作四五个小时,家里养猪养牛种地,什么农活都不误,能够说是真正的完成了在家门口就业。”
艾桂兰心里有一点担忧,她说,村上的产业正在起步阶段,都是惠瑞书记一首促成的,如果惠瑞书记走了,大家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只要惠书记不走,我们这个心劲儿就不倒”艾桂兰说。
旁边的惠瑞连连说“我不会走的,不会走的,一定要把咱们村上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起来。”
“我们都相信惠书记,只要把这个产业搞成了,我们以后就有工作做了,老了也有营生做了。”和艾桂兰一样正在缝制被子的村民宜小玲说。
说起以后的产业发展,惠瑞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已将蚕桑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计划利用现有40亩桑树,明年春天试养第一批桑蚕,争取实现计划亩产80斤目标,以此推动其他村民种植桑树积极性,扩大种植培养面积,争取在2021年达到1000亩。同时积极延伸产业链,实现从桑园种植到蚕丝被深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织’出一条新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