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制衣村再现招工热 老板排长队等工人挑选

时间: 2024-02-10 05:45:09 |   作者: 乐鱼体彩网页版

  “今天要招五六个工人,昨天没招到,自己熬了个通宵赶货。”2月9日清晨,康乐村制衣厂的王老板疲惫地说。他两三口吃完手中的早餐,一手拿着衣服样板,一手拿着写有招工需求的纸牌,挤进招工队伍里。

  每年正月十五前后,是广州制衣工厂的黄金招工季。连日来,广州市海珠区的“制衣村”又出现了招工长龙。与普通招聘会面试的情景不同,在这里,众多制衣厂老板排着长队,站在道路两旁,等待工人“挑选”。

  “这是广州人气最旺的一座桥。”春节后,第一次来广州务工的陈大姐站在康乐桥桥头,此次带她入行的同乡边走边说。手里拿着热腾腾的早餐,陈大姐将信将疑:眼前这座只有十来米长、两车道宽的小桥人气最旺?

  与每个刚来到康乐村的务工者一样,仅仅一个上午,陈大姐就认同了这个说法。因为这里是广州著名的“制衣村”。

  所谓“制衣村”,一般指广州海珠区的康乐、鹭江、五凤、大塘等城中村。因毗邻广州最大的布匹市场——中大布匹市场,以及多个轻纺城,这些城中村老旧的握手楼之间,街巷蜿蜒之处,形成了上万家以小作坊为主的制衣厂。

  眼下,正是“制衣村”招工旺季。窄窄的城中村街巷里,人头攒动。数百米长的街道,站满了招工的制衣厂老板,期待着工人们的青睐。他们手里一般拿着两样东西,一是要做的衣物样品,二是写着“电剪”“四线”“大烫”“尾部”等招聘工种及相关信息的纸板。

  穿梭其间的则是应聘者们。他们走走停停,摸一下样衣的面料,仔细查看针织的手法,再细问一下单价,默默在心里计算一天下来大概的酬劳。一番衡量过后,有的跟着老板走向制衣厂,有的继续在老板堆里寻找机会。

  在拥挤的人流中,拉货的电动车和三轮车急促地鸣着喇叭、艰难穿行。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辆载满垃圾的三轮车汇入其中,它们负责运输这里每天产生的废料。

  城管和村治安队努力维持着秩序,他们手里的喇叭在发出尖厉的“嘀嘀”声后,循环播放着:“招工靠两边,别挡路中间!招工靠两边,别挡路中间!”

  春节过后,每天早上7点半到11点之间,这样的招工场景在各个“制衣村”上演。一位制衣老板和记者说,今年招工需求明显比往年要多,车位工、烫工是最缺人的岗位。

  对于“制衣村”的老板而言,今年开春后的关键词是“忙”:白天招工,晚上赶工。

  “整衣衬衫,600件,每件6元。”早上8点,康乐村大街上,已经站满了招工的制衣厂老板。来自湖北的李老板坐在电动车上,一手高举着招工牌,另一只手拿着一件蓝白色碎花连衣裙样衣,等待着工人的问询。

  因为当天就要完成出货,李老板将待遇从每件6元提升至每件7元,但半天过去,依然没有招到合适的人。“本来客户给的定价就不高,现在是旺季,车位工要价比较高,要不是我今天急着出货给客户,根本不会涨到7块钱。”李老板说。

  王老板也拿着样衣和招工纸板,招呼着来找工作的工人。“厂里有上千件货等着交货,工人却只有3个。”王老板说,每年春节后,“制衣村”都面临招工难,今年,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很多服装档提早开张,订单也早早地被送至各制衣厂。老板们手里有的是订单,缺的是工人。

  “尤其是开年的第一个月,订单量大,但由于有些工人还没回来,因此出现了人手紧缺的现象。”王老板说。为了按时完成订单、留住客户,制衣厂的老板们往往会阶段性地提高待遇、吸引工人。

  “像这件衣服,去年是每件5.5元,今年涨到每件6元。”王老板透露,往年同期,大部分工人期望日薪为400元-500元,当前则已涨至500元-700元。

  一家规模约50人的制衣厂,希望招聘长期车位工。老板开出了万元月薪,并表示厂房、宿舍均配空调,但仍鲜有人问津。“现在人难招,前几天开出1500元的日薪都找不到技术好的工人。”这位老板和记者说,厂里按计件算,目前收入最高的车位工每月薪资均在万元以上。

  “零工当天结账,灵活。长工要一个月才发工资,但稳定。”河南人老陈到广州从事制衣已经十多年,去年12月回了老家,今年元宵后才回到广州。这几天,他一直在物色合适的零工岗位。

  在拥挤的城中村街道上,老陈熟门熟路地边走边看,不时停下脚步,拿起老板手里的样衣端详。衣服的布料、样式,甚至有几条缝线、几组花边、几个衣兜,都是他要反复考量的,因为这些决定了做工的难易程度,也决定了每件衣服的耗时和工费。

  “卷边3毛一件”“四线毛一件”……每看到一件衣服,老陈都会快速地在心里盘算,自己干一天能赚多少钱。心里有了备选后,一发现有更高收益的活儿,他又会转投下家。

  “在这里,一件衣服的缝合准确地分为不一样的部位和工序。”老陈和记者说,例如车工、四线、下摆、领口、衣服打包等。每个环节对制衣工人的技术方面的要求不一,耗时也不同,工资与数量、质量都挂钩。

  比起立即进厂做长工,在开年的头一个月,经验比较丰富的工人们更倾向于打零工。因为,这一个月是制衣厂的旺季,订单多、单价高。“出粮快”,这是零工尤为诱人的重要原因。

  去年开年就赚到2万元的梁淑芬,今年年初六就从湖北回到了广州。她边走边向记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广州这里工厂多,招工多,工资也高。我准备先做一个月的零工,再找份长工。今年我一定要把去年少赚的赚回来。”

  据了解,在康乐、鹭江等“制衣村”,大部分制衣厂规模在百人以下,货物多以供给当地批发商业市场为主。在这里,几乎每个制衣厂老板都尝过雇用零工的甜头。刚开始,他们只要在市场上开出与长工平均日薪相当的薪酬,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前来应聘。零工不仅灵活性强、随需随招,更能适应制衣厂紧跟市场、快速供货的节奏。

  “曾经的‘制衣村’真的很辉煌。”每逢招工旺季,不少老板总会回想起自己刚来广州打拼的日子。“整个村子就像一座不夜城,灯火通明,机器24小时不停运转。所有人都在拼命挣钱,干得困了甚至就睡在裁床上,耳边听着机器在转,就像听着致富经一样满足。”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渐失、劳动力转移,依靠庞大、流动的零工群体维持生产的众多制衣厂,压力与日俱增。“制衣村”未来将何去何从?在高水平发展的背景下,以这些“制衣村”为代表的广州服装产业该如何高质量发展?

  记者注意到,近日,在海珠区数个“制衣村”的村口,有几辆来自清远的大巴车停靠在街边。大巴车上挂了印着“大量招聘裁缝工8000-12000元/月”的横幅。据了解,这是广清纺织服装转移产业园安排的大巴车,免费接送有意向的工人到园区参观。

  去年,广东省出台《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广州市提出,中大布匹市场将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成为专业市场创新发展的示范区,逐步纾解制衣厂、仓储等纺织服装下游产业。

  近两个月以来,广清两地在服装产业转移方面动作频频。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广州和清远正合力探索并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梯度有序转移、产业集群共建,以园区为载体培育产业生态等一系列尝试加速落地,着力打造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认为,通过广州、清远这种形式的产业转移合作,能激发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动能。他表示:“纺织服装公司能够在广州定制、展示,在清远加工生产。线上与线下、工业与消费的进一步融合,将使这个产业更加有助于扩散,带动两地价值链同步提升。”